上一首作品《千年幻想郷~History of the Moon》读秒 分段解释

像这种偏严肃的作品,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。


关键术语解释(给看不懂的人解释一下,都是用我自己的话说的通俗解释,不能作为定义):

  • 主题:乐曲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旋律,代表了整首乐曲的形象。
  • 呈现:主题第一次出现叫做呈现。
  • 再现:主题第二次或第N次出现叫做再现。
  • 动机:一段旋律中的一部分(几个音符或几个小节等),可以代表整段旋律。
  • 发展:对主题旋律进行变化或引申出新的旋律,使乐曲更丰富,也能更深入地阐释主题。常用的发展手法包括模进、变奏等。
  • 复调:同时有2条或以上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的写作手法,典型的复调作品如巴赫的《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》

全曲共有两个大主题。大体可分为引子,第一主题呈现、第二主题呈现、第二主题发展、第一主题再现、尾声这六个部分,当中还有一些过渡段落。详细解释如下:

  • 0:00-1:00 引子(下面用短横隔开的数字表示的旋律是按照首调的规则,类似简谱的写法)

小提琴拨弦和小提琴断奏一直铺在下面的6-2-3-5-3-2旋律是所有东方曲子用到的主题。

开头由几种弦乐引出的3-5-6、6-2-3以及用长笛和单簧管吹出的1-7-6-5-3旋律是此曲第一主题开头的动机,以暗示第一主题。

小号吹出的3-6-7-6-3-6-7-2旋律是此曲第二主题第一句开头的动机;圆号、双簧管和巴松管在各个调上吹出的6-3-2-1-7-6、5-2-1-7-6-5旋律是此曲第二主题第二句开头的动机及其变化,以暗示第二主题。

  • 1:00-1:50 第一主题呈现

  • 1:50-2:16 过渡段一,其中2:08-2:16这段又是东方的主题。

  • 2:16-3:23 第二主题呈现

  • 3:23-4:31 第二主题进行复调形式的发展,其中从3:49-4:20这段有融入小提琴拨弦奏出的第一主题变奏,4:20-4:31这段有长笛和双ç°§管奏出的第一主题变奏。(嘛,其实自觉这复调写得很烂,有空会考虑重写。)

  • 4:31-4:43 过渡段二,其实是过渡段一的开头部分动机发展变化而来。

  • 4:43-5:31 第一主题再现

  • 5:31-6:00 过渡段三,也可以认为是过渡段一的再现。

  • 6:00-9:16 尾声。这段还是挺长的,又可分为四段:

  • 6:00-7:21 尾声部分的主题,某种程度上也是由第一主题发展变化而来。

  • 7:21-7:40 第二主题的再现

    • 7:40-8:10 过渡段,也是第一主题的变化发展。

    • 8:10-8:51 尾声主题的再现,最后8:51-9:16用第二主题开头的动机结束全曲。

附作品地址: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462310090